虚拟世界害人师

主站: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沐浴液

我这周已经不幸2次用沐浴液洗头了,第一次是因为洗澡的时候想起了布姐在EOH对茸总的死亡对话笑到不能呼吸,第二次是因为感慨阿西莫夫的《日暮》有多牛逼

《日暮》真的太牛逼了,我2016年读到它的时候十分震惊,觉得世界上再也不可能有比它更好的科幻短篇小说了。人类的渺小和宇宙的可怕的博大在一个最极端的场景中惊奇地展现出来。叙事的简洁反而放大了这种恐怖:宇宙存在本身就是最大的恐怖。在这一事实面前,本身任何描述都是苍白的。

有的科幻小说会随着科技的进步落后于时代,然而日暮永远不会。它是一个可怕的寓言。人类和宇宙之间的本质关系需要一些寓言去描述,而日暮已经把这件事做了。日暮已经存在于那里了,已经不可能比它更好了。

(我大喊:就连阿瑟克拉克都不可能!


另一个问题:


虽然几乎所有的商业编剧教材都会让你从共情出发,然而艺术作品确实不用非得共情,也有大量的作品建立在反共情上。至少我们都很熟悉的一种故事类型,喜剧,就建立在反共情的情感体验上。我最喜欢的作家卡夫卡,他小说唯一可以共情的地方就在于不可理解性。(如果反共情本质也是一种共情的话,毕竟感到不可理解也是一类认知。)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没有那么多机会共情,多数事情就不为人知的那么发生。相反,人要是在现实生活中保持观影时编剧希望你有的共情高度,日子简直就要过不下去了,毕竟人类社会仍建立在大量的压迫和剥削之上。

人真的不需要那么多共情,这玩意太多不是一件好事。好莱坞的模式又能猖狂多久呢!(——然而想想,既然好莱坞已经把共情法则作为一种陈词滥调固定下来,那么观众便会降低对它的投入成本,这种共情体验反而变得安全了,它确实不再真情实感了,但它也百试百灵的安全了,可以批量复制。太真情实感的东西,先不说创作难度,从观众层面上也是承受不起天天看的。)

无论如何我真的太讨厌强制共情机制了。我最讨厌底特律的一点真的不是它剧本俗套,是它把整个故事的机制都建立在共情基础上。我打完都要疯了。

什么是强制共情,每当屏幕前出现人脸特写时,我都觉得是导演要害我。


这确实也是为自己的喜好辩护,因为我个人在想故事的时候就总从反共情的角度上出发(所以我十分喜欢笑话),于是故事往往基于一堆莫名其妙的硬写设定而不是情感体验。我不理解我的角色,我的角色也不能理解自己的处境,其他角色也不能理解这些主角。虽然也曾后悔这辈子大概都写不出让人感动的角色故事,但我还是更喜欢从阴暗的地方跳出来猝不及防的捅人一刀就跑

此外我也从来没有理解过自己所说的任何一句话,没有理解过自己使用的语言。(想不到吧,这就是中文房间的替身攻击!

评论(16)
热度(68)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中文房间 | Powered by LOFTER